证券交易系统 南财快评:围绕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报告透露哪些新信号?

2月13日证券交易系统,央行发布了2024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本次报告的专栏中,央行聚焦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体系、简化存款准备金率档次以及再贷款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意图进一步健全优化货币政策框架,为今年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化逆周期调节预先准备好充足的“弹药库”和“工具箱”。同时,本次报告的专栏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货币统计量改革、改善政策利率传导以及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三个专栏形成前后呼应。总体来看,随着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加,央行试图在调控思路...


证券交易系统 南财快评:围绕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报告透露哪些新信号?

  2月13日证券交易系统,央行发布了2024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本次报告的专栏中,央行聚焦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体系、简化存款准备金率档次以及再贷款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意图进一步健全优化货币政策框架,为今年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化逆周期调节预先准备好充足的“弹药库”和“工具箱”。同时,本次报告的专栏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货币统计量改革、改善政策利率传导以及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三个专栏形成前后呼应。总体来看,随着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加,央行试图在调控思路和调控工具两个方面做出积极改变。

  在本次报告的专栏1《进一步完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中,央行系统梳理了2024年公开市场操作体系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明确政策利率,推动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开展国债买卖并创设买断式逆回购工具,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打通央行向非银渠道提供流动性支撑三个方面。应当明确,2024年是央行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大幅调整的一年,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变化尤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以往的利率体系进行“去繁就简”,明确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逐渐弱化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的中期利率指导功能,并通过疏通改善利率传导的方式,通过政策利率借助金融市场由短及长地理顺利率的期限结构。目前,央行已经形成了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国债收益率和LPR)——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存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路径。从目前来看,10Y、30Y以及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持续向政策利率收敛,传导路径是基本有效的。

  其次,开展国债买卖,进一步增加了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能力。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央行购买国债,便会增加央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并同步地在负债端形成等量的基础货币,实现了央行基础货币的增加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从相关国际经验来看,央行买卖国债,能够在未来更加便利地实现收益曲线控制,形成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控制债券市场利率风险等政策目标。同时,国债买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停止或者重启,逐步强化央行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第三,央行开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撑渠道,突破了以往央行—商业银行——非银机构的流动性传导链条。以往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释放出的流动性直接进入到银行体系,再由银行体系作为中转站向非银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受到金融稳定与监管制约,商业银行难以对资本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增加非银机构的流动性获取渠道,可以使央行以非银机构为中介,对资本市场和价格指数施加影响。

  在本次报告的专栏3中,央行系统介绍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央行数据,去年四季度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下降到1.1%的历史最低水平。应该看到,目前商业银行的超储率偏低,超储率偏低则不利于增强商业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跨年结束后,央行投放流动性较为审慎,资金面仍旧偏紧,其原因或有二:一是为了保证汇率韧性,防范汇率风险,稳住外部均衡;二是为了防止长债利率继续快速下行,防范利率风险。未来存款准备金制度可能完善的方向有二:一是可以针对不同银行或地区实施差异化准备金率制度;二是扩充纳入准备金的资产品种和范围。另外,央行还在专栏4中提到了再贷款与结构性再贷款。不过再贷款效能的发挥,更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央行能够施加的影响较为有限。

  最后证券交易系统,央行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提到,“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同时,央行还特意提到了“防范资金沉淀空转”,一系列表述或表明二月降准的概率并不高,二月整月的资金面大概率还将延续偏紧状态。



推荐资讯